教育研究
当前位置: 教育研究 > 学术活动 > 正文
【精彩回顾】广东省高校中国画作品学院展学术讲座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作为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之一的“丹青墨语——广东省高校中国画作品学院展”于20141122日在肇庆学院美术馆巡回展出。为进一步引领我校师生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提高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展览开幕式当天,广东省高校中国画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其和教授为我校师生开展了该展览的专题讲座。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武东副教授主持了该讲座,陈其和教授以艺术讲座的形式与我校师生共同鉴赏了广东省高校中国画学院展中的优秀作品,进一步为我校师生普及中国画艺术。  

陈其和教授现任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新经典学院派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名师、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陈其和教授是一位学者型画家,他曾就读于天津美院,后入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学习,擅长人物、花鸟及冰雪山水,其作品延承传统,善于创造出一种自然美的意境,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有《陈其和画集》、《陈其和素描集》、《陈其和速写集》等画集。此次“广东省高校中国画作品学院展”作为广东省各高校中国画专业首次共同举办的师生作品展,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吸引了来自全省83所高校师生的踊跃投稿,共评选出一等奖23件,二等奖32件,三等奖103件。陈其和教授凭着其在高校多年的教学、创作及理论研究经验,对此次展览中的部分优秀作品作简要解析。  

陈其和教授在讲座上首先对中国画艺术的历史发展和艺术特征作了简要论述,认为中国画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在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国家,其绘画受中国画影响而形成与中国画类似的绘画风格,反映了一个地区与民族相似的思维方式以及对艺术表现方法的共同追求。中国画和西画是我国目前两种主流画种,其艺术风格各有特色,尽管当下摄影技术非常发达,但仍无法取代绘画,因为绘画在创作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是摄影再现的升华。中国绘画是一种意象绘画,其中的白描更被西方人誉为“最高级的素描”,这不同于西方绘画写实的全因素素描,中国画是一种写意艺术,更多靠线条造型,通过极具概括力的线条表现对象。  

参加此次展览的很多艺术家均从传统中国画中吸取养分,勇于探索,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符合时代的艺术面貌。当下中国画的发展与传统中国画在材料和技法方面有很大不同,如颜料和纸的应用更为多样化,有些艺术家就运用丙烯、布等媒材进行中国画创作,很多新的艺术处理方式使中国画呈现出欣欣向荣的面貌。  

陈其和教授认为此次展出的作品题材丰富,技法多样,既有继承传统的作品,又有积极创新的作品。如在花鸟题材的作品中,更多地继承传统花鸟国画创作技法的作品有:韶关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关山雪的《乾坤清气》,作品表现了北方景色,描绘了不惧严寒的梅花,画面为了统一色调选用了白色的梅花,表现出毛泽东诗中“梅花欢喜漫天雪”的意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太雷的《南风》,作品描绘了风刮之下的芭蕉叶,带有一种残缺感,不同于一般人所绘充满朝气的样子。许晓彬的《疏林细雨》(教师组一等奖作品)用自然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三只小鹿,画面和谐淡雅;陈少珊的《大吉系列》(教师组等奖作品)以工笔的手法描绘了几只鸡,画面淡雅,寓意吉祥;谭铿的《春风沐雨又一载》(教师组二等奖作品)描绘了屋檐上野生的花草,作品刻画非常深入充分。  

除了继承传统的作品,陈其和教授认为有一些花鸟画作品吸取传统花鸟画精华,同时融入现代创作元素,如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工作室主任许敦平的《春雨》表现了几只鹭鸶,作品打破了传统花鸟画的构图、绘画方式,作为学院派的花鸟画,非常具有学术性和研究性,画面中鹭鸶的造型和石头均用大笔概况,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艺术表现上达到一定高度;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教育系主任吴泽峰的扇面画《扇情画意》采用了扇面中合扇的形式描绘了香蕉等几种植物,运用抽象、纯意象的笔墨,再融入色彩构成,形成极具探索性的现代水墨画。吴泽峰多年从事扇面画研究,他这种探索性水墨画也逐渐得到美术界的肯定;吴宗敏的《荷塘四色》(教师组二等奖作品)以抽象的手法、俯视的角度描绘了荷塘景色,表现出一种热闹、充满竞争力的画面;冯万扬的《工笔小品系列》(学生组一等奖作品)将画中的花鸟形象工艺化、图案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构成效果。此外,还有部分作品在传统花鸟绘画的基础上积极创新,不断融入新技法、新材料,如陈其和教授的花鸟作品《秋霜图》,并没有千篇一律地采用传统的墨来绘制作品,而是采用新的化学材料创作,使画面产生如同下霜般的特殊效果,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对于这种新的创作技法,陈其和还申请了专利,出版了专门的教学范本;陈水兴、郭丹共同创作的《窗—守望》(教师组一等奖作品)描绘了窗前的花瓶,作品运用了丙烯、水粉颜料,使画面显得非常厚重,所绘花瓶采用意象造型,属于探索性水墨;李璐瑶的《恋》(学生组一等奖作品)描绘了几条金鱼,画面背景采用拓印的方式,使画面背景得到图案化、肌理化的效果。  

对此次展出的人物画作品,陈其和教授在分析作品时阐述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认为很多作品吸取了西画的写实技法,并将其融入中国画传统的笔墨中。如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王大鹏的人物画作品《晨》,画面以一群牛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藏族女孩对现代生活的向往,作品采用了传统的绘画方式,在色彩处理上,女孩的围巾采用了红色,色彩非常跳跃,造成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视觉冲击力;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教授陈朋的《惠安妇女》,作品用人物写生的方式描绘了一位惠安妇女,作品用笔随意自然,意到笔不到,达到了中国画最高的境界——“写出来”;陈星的《花样年华》(教师组等奖作品)是一幅工笔人物画,作品采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了几位大学生自由自在的生活;肇庆学院美术学院教师莫世峰的《重走丝绸之路》(教师组二等奖作品)用肯定的笔法塑造了一位军人,人物刻画既随意又有立体感;朱宏基的《明月》(学生组二等奖作品),表现了一位站在雪地上的红衣女孩,画面非常抒情,充满诗意;张喆的《万花筒》(学生组二等奖作品)表现了一位热爱艺术的农村女孩,人物写实,刻画深入,构图很有冲击力。  

陈其和教授认为此次展出的山水画既有浑宏大气的山水画作品,也有抒情写意的山水画作品。如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张彦的《春而泽丰》,作品描绘了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不同于一般的山水画,笔墨功夫非常深厚,具有浓厚的学术味;广州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李锐文的《云岚山居》,作品气势澎湃,同时将山的纹理描绘出来,给人宇宙间浑然一体的感觉,该作品是工笔山水画的升华;陈慕菊的《花径》(教师组等奖作品)描绘了自然庭院、山石树木等生活环境;陈勇的《瑞雪》(教师组等奖作品)采用俯视的构图方式表现河南地区的树和塔林,构图方式特别,画面空灵。  

除了花鸟、人物、山水等传统的国画题材,此次展出的作品还有描绘静物、环保画等题材,对于这些作品在创作题材上的创新,陈其和教授表示出很大认可。如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教授张弘的《明清物语系列之一》,作品用利落的笔法描绘了一张古典椅子,笔墨语言非常独到,画面空灵,极具文人气;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邹明的《土地呼吸》用水墨构成的方式描绘了城市废墟,画面乌云密布、天崩地裂,属于环保题材,呼吁人们保护自然;李卓舒的《遗忘》(学生组等奖作品)描绘了一条鱼与一把雨伞,通过抽象、意象的表现方式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陈其和教授对此次广东省高校中国画作品学院展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了简要分析,引导肇庆学院师生对作品的创作意图、精神面貌进行点评。在讲座过程中陈其和教授还与肇庆学院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对于学生提出的关于中国画的表现技法、绘画学习过程中的知识储备等创作与学习的问题逐一耐心解答。此次展览的举办以及陈其和教授的讲座为省内各高校中国画教学与创作交流搭建了平台,为提高肇庆学院师生中国画教学与创作水平,推动中国画艺术传承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是省内各高校中国画专业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一次新尝试。